中美貿易爭端的互惠解決方案

導語
發達經濟體認為中國需要采取措施糾正在貿易關系中的不公平現象😋🚄。但要使全球貿易真正公平,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也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一份平衡互惠的方案將有助於緩解跨境貿易和投資的緊張。
阿根廷的“習特會”後,美中貿易戰暫停90天🏑。對美國的許多盟友而言,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缺陷不在於動機🤿👌🏼,而在於方法。事實上,特朗普的許多不滿也讓歐洲和日本感同身受。但它們沒有認識到的是,自己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讓全球貿易體系、讓它們與中國的關系更加公平有效。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需要采取措施推行政策改革。首先,中國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高於美國和其他高收入國家。盡管與絕大多數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是大體一致的。而且希望在華經營的外企一直面臨著諸多限製,其中也包括限製外資對國內企業的所有權。
降低對中國市場的壁壘不僅有利於外國生產商🫴🏻,也能讓中國家庭和使用進口零部件的企業受益👨🔬。貿易自由化的作用如同減稅——增加收入👨🏿🦲、提高效率→,而無需政府增加預算赤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的貿易自由化實踐說明🥍,只要中國勞動力市場依然足夠靈活,失業率就不會因此飆升。
中國還需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來回應另一項關鍵申訴。中國政府聲稱,20年前就放棄了要求海外跨國公司共享知識產權以換取市場準入的政策🍈。但美國和歐洲在中國的商會表示,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以往中國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時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只是讓外國公司獲得更多的租金🐦。而今天,隨著中國企業發展自己有價值的知識產權,它們在全球的存在已經變得更大🚵🏽♂️👩👩👧、更強👩🏿🔬,互惠的知識產權保護將讓中國企業和外國公司同樣受益。
中國還應該改革補貼計劃和產業政策製度。多數國家利用稅收和補貼來促進某些經濟活動🧕🏽💡。然而🧚🏽♀️,與高收入國家相比,造成扭曲和效率低下、而不是解決市場失靈的政府項目在中國所占比例更高。
這類政策包括側重於國有企業而非私營企業的補貼,導致了浪費和生產率下降。為了給中外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政府項目應該進行更系統的成本效益分析🧑🏿🦳。
不過♟,全球貿易要真正實現公平,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也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事實上🙋🏿♂️,這些國家對中國商品和投資的壁壘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麽低。
例如🧑🏻🍳,在美國許多紡織品和成衣的進口稅率為20%左右,遠高於美國的平均進口稅率🦹♀️。中國一直是全球最有效率的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國。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面臨的有效關稅是一種反傾銷製度,這一製度經常被用作保護主義的工具⚠,其規則對中國生產商有偏見。美國的平均稅率嚴重低估了中國商品的實際稅率。
同樣🕶,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人為地將美國的需求從效率更高的中國生產商轉向墨西哥等國成本效率較低的企業。盡管名義上有“自由”一詞,但自由貿易協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更加自由的貿易,因為它歧視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國家的企業,有時會偏袒參與國效率較低的企業🕌。這一效應不受世界貿易組織現行規則的充分限製,破壞了資源的有效分配🧲,不僅傷害了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國家的工人,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損害了自由貿易協定參與國低收入家庭的利益👨🏿🍼。
此外,美國外國投資的管理製度並不總是公平、可預測或透明的。在給擬議投資貼國家安全威脅標簽的時候🙍♂️🖖,標準似乎非常隨意🏄🏿♀️。

根據與我有過交談的提供跨國並購咨詢的美國律師透露,由於美國對涉及中國投資者的交易的審查程序可能會面臨漫長且不可預測的拖延👨🏼,中國企業想要完成可行的投標🐈⬛,通常不得不額外支付15%的費用。用這種方式,美國的外國投資製度實際上剝奪了希望在美投資的中國企業的權利👨👨👦。
低下或扭曲的政策不是簡單的錯誤➡️。一般而言,它們服務於強大的🫁、組織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可能會抵製任何變革。但
可以擴大此類合作,以幫助達成WTO改革協議,從而進一步支持全球體系的公平。例如⛹🏽,可以更好地協調反傾銷規則和國內反壟斷規定,可以製定或加強法規,以盡量減少自貿協定的歧視性影響🧝🏻♂️🍇,並防止政府利用國企補貼繞過WTO規則🧖🏻😈。
這一平衡互惠的方案有助於緩解跨境貿易和投資方面的緊張局勢。同樣重要的是,它將促進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公平和效率。這一變化不僅有利於美中兩國,也將惠及整個世界。
◥本文原載於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 原文標題“A Reciprocal Solution to the US-China Trade Dispute”(2018),編譯: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