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期刊投稿 期刊訂閱 關於我們

張娟

上海WTO事務咨詢博士後

國際資本與上海動力

鍥涙湡-澶嶆棪閲戣瀺璇勮澶村浘-13.jpg


導語

在全球資本趨緩的背景下,上海應利用好國際資本流動的新機遇,發揮好全球資本在中國聚集的平臺作用♊️🥘。


改革開放四十年✬🌨,上海積極推動國際資本流入,利用國際資本集聚主體、打造產業、提升功能和發展經濟。全球政治經濟新形勢下🏇,國際資本流動出現了新的變化。國際資本的跨國屬性使其效率更高,上海仍需把握好國際資本的領域流向和區域流向🙎🏻‍♂️,挖掘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上海引入國際資本的四個階段

投資🤽🏿‍♀️、貿易👮🏻‍♂️、消費是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積極利用國際資本🤾🏼‍♀️,形成經濟發展動能,可將這四十年的發展分為特征鮮明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81990年🦯。上海作為全國性的口岸城市,是國際直接投資首選地之一。上海將國際資本流入同自身工業結構改組🦷、企業技術改造♍️、管理體製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國際直接投資發展輕工紡織🙆🏿、製藥、儀表🧑‍🦼、通訊等工業🙎🏼‍♀️,以及旅遊、涉外房地產🍸、賓館、商務樓等服務業,形成大都市產業和功能基礎。

第二階段是從19912000年。上海不斷拓寬開放的主體、領域和模式🎛,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汽車🎏、鋼鐵👵🏿、石化和精細化工等行業成為上海利用國際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同時相關配套服務業投資也隨之跟進。這一階段📷,國際資本作為發展動能,推動了上海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確定了浦東作為上海經濟發展極的地位👩🏿‍🦰。

第三階段是從20012012年。上海全面利用中國加入WTO的機遇🙇🏿‍♂️,以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建設為目標,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吸收國際資本🙀,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了“四個”功能基本形成。

第四階段是從2013年至今。上海以自貿試驗區為試驗田,對接國際規則,通過投資💆🏼‍♀️、金融🧜🏻、貿易、市場監管服務等製度改革,以國際資本推動市場體系建設,突出了上海作為國際資本管理的地位🖖🏻👃🏽。

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以國際直接投資為主要形式,國際資本成為上海產業打造👍、功能塑造的動力。未來,上海要從國際資本流動的角度繼續尋找發展的動力,對國際資本流動的趨勢和結構特征進行判斷🦹🏿。

國際資本流動緩中有機

16-1.png

全球國際資本流動主要是從英、法🧙🏼‍♀️、德向其殖民地國家輸出開始,用於購買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殖民地國家的債券。全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後,國際資本流動的速度減緩🛖,但是仍以國際債券投資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美國等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需求增加,國際直接投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占比超過50%🤣。資本流入國主要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憑借發達的金融市場吸引貿易順差國外匯儲備前來投資的美國和英國。此外📝🖐🏼,包括國際股票和國際債券在內的國際間接投資也實現了較快發展。

國際資本流動在經歷了快速發展的30年後✵,受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無論投資規模還是投資結構都產生了新的變化👧🏼。根據20191月更新的IMF《世界經濟展望》,受全球貿易投資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將放緩。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 2017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下降23%,為1.43萬億美元,其中跨境並購大幅下降22%🐌,綠地投資額也下降了14%

但是🖐,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急劇下降與國際間接投資流動的增長形成對比,銀行貸款和證券投資增長不僅使國際間接投資(比例大於60%)占比超過直接投資👨‍🎤,而且彌補了國際直接投資的下滑🫘,提高了整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的增長👮🏼‍♀️。筆者認為👩‍🎓,由於國際直接投資周期長🐮、回報期慢🧜🏻‍♂️👄,在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預期下🛎,國際間接投資可能將是未來幾年內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形式📘。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受長期結構失衡的影響☦️,發達國家整體自2012年起轉為資本凈輸出且輸出規模逐年擴大,2017年凈輸出規模達5120億美元,2019年預計下降至2696億美元👨🏻‍🦱。但是美國📸、英國卻是主要的資本凈輸入國家,2018年預計資本凈輸入規模分別為5671億美元👨‍👧‍👦、1017億美元🌁。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內需擴張👨🏼‍🚀🥜,新興市場國家2015年首次出現資本凈輸入且持續至2017年👨🏽‍🌾。筆者認為,在全球資本趨緩的背景下,具有全球資本配置功能、經濟社會相對穩定的世界金融城市,仍然會是國際資本流入的重點。

2017年全球對外商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6.7%🤾🏽‍♀️,2012年這一數字為8.1%。國際生產擴張速度放緩👩🏼‍🔬,表現為跨境並購和綠地投資規模都下降👩🏻‍🎤。而全球數字領域的國際直接投資卻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2010年以來全球跨國並購年均增長率僅為9%👨🏻‍🏭,但數字經濟企業在此期間完成的跨境並購年均增長率為30%。

根據世界投資報告,排名前100名的數字企業平均每年增加90%的跨境收購,主要發生在基礎設施領域♦︎。例如👩🏻‍⚕️,2016年數字數據存儲資產的跨境投資達138億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軟件開發商的跨境收購自2009年以來增長了15倍,2017年達到1020億美元🧑🏽‍🦳。根據fDi Markets的監測數據,倫敦是全球數字企業投資的首要目的地。2014年倫敦獲得全球風險投資為22.8億美元,其次是都柏林🙇‍♀️🏐、新加坡,並且紐約也日益成為數字跨國公司在矽谷之外的總部所在地。

激發國際資本新活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上海一直是國際資本流入的重點地區💆🏿‍♂️。但是2016年以來🍃,上海國際直接投資增速放緩🧔,尤其是在製造業🧚🏼‍♀️。土地🤲🏿、勞動和生活成本的急劇上漲👨🏼‍🍳,更使得上海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難度加大。

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仍需把握好國際資本的領域流向和區域流向。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在開放的新階段,緊緊圍繞上海城市功能的演變👨🏼‍💼,抓住總部功能、金融、貿易和數字等重點領域的國際投資👨🏿‍🔧。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緊緊把握國際間接資本流動帶來的機遇,發揮資本市場開放釋放的積極信號,支持國際資本通過股權融資產品、資產證券化業務🖇、債轉股等形式投資於實體經濟發展,縮短融資鏈條🥴🆎,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鼓勵企業創新。

1. 產業開放下,保持國際直接投資穩定發展

2018年上海實際利用國際直接投資超過170億美元,與新加坡和香港等亞洲城市的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相比,上海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根據fdi Markets監測數據分析🏊🏻‍♂️,近十多年來,上海作為國際直接投資目的地的地位與我國開放政策有著極大的關聯度。2001年我國加入WTO,受到產業開放和市場開放紅利的支撐🛃,上海吸收國際直接投資持續增速。2005年♝,以國際直接投資項目衡量,上海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此後逐步走低至2015年的第六位🧝🏿‍♂️。20184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我國將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和汽車行業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上海將迎來新一輪開放的機遇😾,並且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連續舉辦👎🏻🚣🏻‍♂️、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深入,將為提升上海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註入強大的動力。

從具體領域來看,聚焦具有“加速器”“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的產業,推動引資結構不斷優化。根據全球城市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推動產業開放的部署🚵🏽‍♀️,金融業👨🏽‍⚖️、數字領域將成為推動上海國際直接投資規模提升重要領域。同時🌒,跨國公司國際生產擴張的速度放緩👨🏽‍🔬,本地生產🙆🏻‍♀️、銷售、服務功能將提高👂🏼,上海還要保持在貿易等傳統領域的競爭優勢,爭取外資貿易功能項目落地。

第一👨🏼‍🔧,發揮金融領域引資“加速器”作用。一方面📹,隨著資本全球化推進⏯,金融領域國際直接投資是主要全球城市吸引國際資本的重點領域🧑🏿‍💻,包括金融業以及投資控股公司。另一方面,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我國將進一步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國際直接投資股比和機構設立限製、擴大國際直接投資金融機構在華營業範圍等重大措施落地實施🙆🏼‍♂️。上海要借助我國金融業開放機遇,發揮國際金融功能優勢🛝,加大銀行🦹🏻‍♀️、證券🐨🤏🏼、保險引資力度🕸,擴大境外金融機構在滬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積極吸引全球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和各類總部、功能性金融機構,鼓勵並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將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總部設在上海。

第二,發揮貿易領域國際直接投資“穩定器”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不僅成為製造大國🍺,而且是消費大國。上海作為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城市👩🏻‍🔧👩🏿‍🌾,集聚了大量的航運、物流、批發🫎、零售等貿易領域國際直接投資🧘🏻‍♂️,以及跨國公司貿易總部。根據《2017世界投資報告》🤘🏿,批發與零售貿易仍是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重點,也是製造業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主要職能之一💣。

全球貿易爭端加大,國際直接投資增速放緩🍑,跨國公司可能加強在本地生產和銷售功能🚹💭。根據企業調研,由於在全球分撥、中轉、離岸貿易等方面有關稅收、外匯和貿易監管的特殊安排→🌏,上海貿易領域引資國際競爭力不如新加坡、香港等城市。建議要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提高貿易和外匯監管便利化程度👩🏿‍🔬,提高上海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競爭力,推動貿易型總部的落地🏊🏻‍♂️;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和輻射效應,充分利用上海主場優勢🚵🏿🙅🏼‍♂️,推動商品和服務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國際直接投資項目落地。  

第三🎂,發揮數字領域引資“助推器”作用。近年來,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數字經濟企業體現出超強的市場拓展能力。上海數字領域利用國際直接投資有所增長,但在總量上還沒有起到支撐作用🛷,與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的引資規模相差較遠。

上海要提高數字領域國際直接投資的吸引力。第一是完善數字基礎設施。上海要依托亞太電子口岸建設🧒🏽,拓寬帶寬🦥,提高數字網絡連通效率,加快5G布局。第二是滿足數據存儲空間要求👩🏿‍💻。由於我國數據本地化要求,數字企業發展還要建設一定規模的大數據✴️,以滿足海量數據存儲需求。建議先要破除對大數據的錯誤認識,比如能耗高✴️、占地大、實際經濟貢獻小。數據本地化要求下👩🏽‍💻🧑,大數據是數據采集、國內外連接及分析,數字企業的發展必須依賴大數據的發展✋🏻。上海產業規劃布局中要留出一定的大數據發展空間。第三是建立安全的數字跨境傳輸的監管製度,建議將與意識形態有關的在線服務列入負面清單🤹🏿‍♀️🚵🏽‍♂️,其他領域可以根據開放的進度進行動態調整。第四是適應數字技術人才的要求,建議加大引進與培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相關學科人才。

2. 資本市場開放下,實現國際間接投資新跨越

我國金融市場開放主要分為兩個路徑🛬:一是向境外金融機構開放境內資本市場📩,即通過 QFII/RQFII等形式🧖🏼‍♀️,境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滬港通🛡、債券通等渠道進入境內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隨著開放地區的擴大🎭,韓國,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等地機構也可獲得額度。二是向境外金融機構開放境內機構的股比🥴,也就是金融業開放👨‍🌾。

隨著兩個開放路徑的深入,業務之間開始交叉、重疊和沖突。例如在資管領域👩🏼‍⚖️,外資資管機構可在境內開展的業務♠︎,其境外團隊也可以通過QFII/RQFII等通道開展🧑🏻‍🌾。由於同一個集團境內外機構投資業務不能有效錯位👨🏽‍🎨、也不能有效整合,外資金融機構在滬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降低。

未來,上海要建設全球資產管理🐑,就需要不斷完善金融業開放和資本市場開放之間的關系。一是在國家外匯管理局設定的額度內,支持金融外資機構拓展銀行間市場債券業務💎,打通QFII/RQFII和外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業務通道🧔🏽‍♀️。二是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爭取將自由貿易賬戶等同於境外賬戶管理🙅🏻‍♀️,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提高使用自由度。適當提高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的境外借款🤏、境外發債額度上限。對通過自由貿易賬戶向境外貸款采取與國際市場貸款一致的管理要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提高金融監管機構創新能力進行風險管控,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建立統一、高效、開放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

3. 發揮全球資本集散平臺作用

跨國公司設立總部是為了方便管理同一地區承擔著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個企業👳。隨著投資的多元化⛓⤵️,跨國公司設立總部的目的從優化管理架構轉向完善經營功能,包括管理、投資🐢、貿易、研發等兩個及以上功能🧓🏽,尤其是資金管理功能成為地區總部的主要職能。

隨著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國內市場重要性的上升,上海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戰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並且呈現新的趨勢。第一,當前隨著我國生產性和消費性服務需求的增加,我國服務業開放步伐加快💏,服務業投資成為上海新增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服務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落地成為上海總部經濟發展的新現象👰🏼‍♂️。第二,跨國公司業務趨向多元化🤹🏿‍♂️,通過拆分事業部將不同的業務獨立運營,成立新的集團總部。第三,國內資本返程投資落地的地區總部成為新動態🤒,而且以互聯網資本為主,陸續從海外投資回來從事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製造等領域生產經營活動🏄🏻‍♀️。

從總的趨勢來看,上海成為跨國公司國內資本總部的優勢越發突出,這與香港作為跨國公司進入大陸的資本有著錯位。因此,在新的階段🧺,上海要抓住此輪機遇,發揮上海作為全球資本在中國聚集的平臺作用,尤其是要解決跨國公司總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政策的重心從準入到支持經營🤜🏼,比如重經營標準✬、輕註冊資本要求;對地區總部企業進行所得稅稅收製度改革;突破外匯監管製度的特定區域限製,通過強化主體資信評級、資格認定,降低政策實施的風險性🕜。


凯捷体育娱乐专业提供:凯捷体育娱乐凯捷体育👷🏼‍♀️、凯捷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凯捷体育娱乐欢迎您。 凯捷体育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