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區域金融安全網——亞洲金融危機後東盟與中、日、韓的貨幣和金融合作

導語
增強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防止危機重演👱🏽🧛🏻。

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25周年👨🏼🔧。1997年7月2日泰銖的大幅貶值揭開了持續數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帷幕。危機使印度尼西亞、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五國經濟陷入深度衰退🧙🏻,造成數千億美元的損失,並使數千萬人口陷入極端貧困。危機後,許多亞洲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強宏觀管理和金融監管🏘,增強經濟和金融系統的韌性,防止危機重演。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個重要舉措是加強地區貨幣和金融合作🤸♀️,構建東盟與中、日、韓區域金融安全網👩🦼➡️。在目前疫情持續、經濟下行、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的情況下,這一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對許多人來說純屬意外👩💻。受此次危機影響最大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得益於出口快速擴大和外資流入➗😆,20世紀80年代五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8%,1990—1997年年均增長7%~8%👨🏼🔧👟。世界銀行在1993年出版的一份報告中將這些國家以及其他四個東亞經濟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起飛稱為“東亞奇跡”🥠,把它們的成功歸結於其健全的經濟基本面,包括高儲蓄和高投資🔞、重視發展教育🚣🏿、健全的宏觀經濟管理、市場導向的營商環境🧘🏼♀️,以及貿易和資本流動自由化。
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這一繁榮景象的背後卻隱藏著部分國家日益加劇的經濟失衡和脆弱性👨🔧。貿易自由化導致進口大幅增加🤿🚹,在事實上的固定匯率下,經常賬戶出現大幅赤字。多年的高速增長吸引了大量外資的流入,包括短期組合資本。為了吸引更多的外資👩🏻⚕️,這些國家加快了金融市場和資本賬戶開放的步伐,但沒有建立相應的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製度💥,使得大量短期外匯貸款流入非貿易部門,用於長期投資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導致貨幣和期限的錯配。當經濟和金融的脆弱性進一步加劇時,市場的投機行為和恐慌導致資本流動突然轉向,貨幣貶值和固定匯率崩潰🧑🧑🧒🧒。貨幣危機在1997年7月2日始於泰國🦹🏼,由於市場的蔓延效果🧖🏽♀️,很快波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韓國,引起這些國家貨幣的大幅貶值。貨幣危機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銀行危機。
“雙重金融危機”很快將這些國家的經濟推入了深度衰退,1998年5個受影響最大國家的GDP合計下降6.3%🆗。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和雙邊夥伴尋求國際收支緊急援助。國際援助貸款總額達到752億美元😉🧔🏻。其中泰國得到了172億美元,印度尼西亞得到了230億美元🧘🏽♀️,韓國得到了350億美元(ADB, 2020)。[1]盡管這些國家的經濟很快復蘇,1999年5個受危機影響最大國家的GDP合計增長7.7%,但金融機構和企業部門的清理和重組持續數年🤲🏽。危機造成數千億美元的損失,並使數千萬人口陷入極端貧困。
這場金融危機給亞洲國家上了深刻的一課🫃🏼。它充分顯示了穩健的宏觀經濟管理和審慎的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尤其在日益全球化的情況下👤。危機發生後🧝🏻♂️👨🏼🚀,許多亞洲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結構性改革,包括:加強金融監管,整合銀行業,補充銀行資本;增加匯率的彈性;提高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加強宏觀經濟審慎管理和財政紀律;改善公司治理👭🏻🤱🏻,重組公司集團🐒,改革和完善破產法和競爭法🕵🏿♀️🧖🏽♀️。由於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危機應對和處理不滿🧑🏿🔬♋️,許多亞洲國家☠️,特別是東盟與中、日、韓,開始探索加強地區貨幣和金融合作並建立區域金融安全網的途徑🧙🏻♂️。
加強東盟與中✌🏿、日、韓貨幣和金融合作並建立區域金融安全網的一個早期設想,由日本在1997年8月提出📞,即建立一個獨立的亞洲貨幣基金組織,以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部分職能,包括區域經濟監測以及向危機中的國家提供緊急貸款🙍🏿♂️。這一設想得到了許多東盟國家的支持。但是🐎,由於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反對,這一設想未能實現💉。它們反對的主要理由是這樣一個組織會重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削弱它的作用(Manupipatpong, 2002)。[2]1997年11月,14個亞太經濟體(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財政和央行代表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會,討論如何加強協調,以盡快恢復地區的金融穩定🧗🏿。這一會議通過了“加強亞洲區域合作以促進金融穩定的新框架”,也稱為馬尼拉框架。這一框架在強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時🧜🏿♀️,呼籲建立區域經濟監測機製,以補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監測的不足🤽🏿♂️,並建立區域融資機製♒️,以補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
在此後的幾年🦤,馬尼拉框架會議定期舉行。但是由於東盟與中⤴️、日、韓之間基於類似想法的多項倡議變得日益重要,包括東盟經濟監測機製、東盟與中日韓經濟監測機製👩🏿🏭,以及清邁倡議(CMI),馬尼拉框架合作機製於2004年終止。清邁倡議包括東盟國家之間的貨幣互換機製和東盟國家與中、日、韓之間的一系列雙邊貨幣互換協定。隨著東盟與中🧑🏼✈️、日、韓地區貨幣和金融合作的進一步加強,清邁倡議於2010年實現了多邊化。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於2011年在新加坡成立🩴,作為清邁倡議多邊機製(CMIM)的區域經濟監測機構🧑🏼🦱,為其決策提供支持。
區域融資機製在全球金融安全網中的作用

東盟與中、日🧖🏽👇、韓在建立區域金融安全網方面的合作在全球範圍內並非首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部分國家建立類似的區域融資機製🖐🏼,作為對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支柱的全球緊急融資機製的補充👨🏼⚕️,在金融困境和危機時期互相提供幫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於1945年🧺,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部分,其當時的主要職能是監測國際匯率並對國際收支發生逆差的國家提供儲備貨幣支持👩🏿🎤。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44個國家創建的國際貨幣兌換製度,在該製度下,所有貨幣都與美元掛鉤,而美元又與黃金價格掛鉤🧛🏻♀️。1971年🤾🏿😐,美元兌換黃金的終止導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世界隨之轉向采用浮動匯率製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石油價格沖擊♛、跨境資本流動和貿易的增長以及許多國家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全球市場波動加劇,金融危機頻繁發生,使得應對危機的多邊機製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逐步擴大至覆蓋全球🙅🏼♀️,使得它的作用也日益增加,發展成為負責全球經濟監測以預防危機💁🏽♂️,為國際收支危機中的成員國提供緊急貸款🌽,以促進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為己任的全球性金融機構0️⃣。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和職能不斷擴大的同時👹,部分國家和地區還建立了區域融資機製,作為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用的補充。在中東地區,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成立於1976年🥧🧝🏻,覆蓋22個國家,其目的是加強經濟🏄🏿♂️、金融和貨幣穩定,促進區域內貿易和資本流動,並推動地區貨幣合作。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向需要為國際收支赤字融資的成員國提供短期和中期信貸便利🏋🏻,並與成員國進行定期政策磋商。在拉丁美洲📜,安第斯儲備基金應區內部分國家要求於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緊急融資機構🦔,以應對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並促進區域一體化進程。1989年該基金更名為拉丁美洲儲備基金,其成員從最初的5個擴大到了2022年的9個🫏。在歐洲,以單一市場、成員國之間經濟和財政政策協調🧋、共同貨幣政策和共同貨幣為基礎的歐洲貨幣聯盟旨在減少對區域金融安全網的需求。但由於設計架構的缺陷和內部轉移支付機製的缺損🕵️♂️,歐洲貨幣聯盟不得不在2010年歐元危機爆發後建立專門的緊急融資機製,幫助成員國應對危機👮,並於2012年建立歐洲穩定機製,作為歐元區永久的區域融資機製。在亞洲,東盟的5個創始成員國在1977年就建立了東盟貨幣互換機製🦹🏿,以便在貨幣危機時相互提供幫助🧛🏿♀️,遠早於東盟與中、日、韓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開始探索建立區域融資機製。
近幾十年來,區域融資機製的出現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理的融資規模有限,區域融資機製在金融危機時能為成員國提供額外或替代的資金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夠提供的緊急援助貸款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定額,而這一定額取決於一個國家的GDP規模等因素,因而👩🦳,所提供的緊急貸款經常被認為不足以滿足需要🛀🏼。二是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急貸款的要求和程序通常被認為過於煩瑣。其中最具爭議的是貸款計劃附帶的一系列政策條件。在“華盛頓共識”的主導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製定了許多“一刀切”的結構改革條條框框,作為貸款的條件💉,要求借款國執行🤵🏼♀️🐻,而有些條件經常被發展中國家批評為過於苛刻🤵🏼,不利於解決危機,甚至使情況變得更糟。而區域融資機製被認為能夠以更加務實的政策條件為處於危機中的國家提供更便捷的幫助。三是區域政策對話和經濟監測被認為能夠補充全球經濟監測的不足🤏🏻。因為區域內各國可能面臨共同的經濟挑戰和金融沖擊,國家政策在區域內的溢出效應也可能比區域外更大,從而使得區域內國家具有更大的參與動因和歸屬感。也有人認為👨🏻🦯➡️,由於鄰國之間密切的經濟聯系,區域經濟監測跟全球監測相比具有信息優勢。四是區域融資機製能夠更好地傾聽小國在全球機製中經常被忽略的聲音,保證它們的訴求得到滿足。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對和處理危機的嚴重不滿是東盟與中、日、韓加強地區貨幣和金融合作並尋求建立區域融資機製的直接驅動因素📱。危機爆發後,三個受危機影響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並獲得了緊急貸款,但它們不得不接受貸款附帶的嚴苛的政策條件🐙🤷♂️,比如大幅削減公共支出、大幅提高利率和推行深度結構改革🧝🏽♀️🧑🏽✈️,許多條件在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難以實施,有些甚至現在被認為是錯誤的。例如,財政緊縮限製了一個國家通過刺激經濟擺脫危機的能力。在韓國🙆🏻♀️,盡管財政赤字並不大,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要求削減公共支出,從而加劇了經濟的下滑和危機的社會影響。在印度尼西亞,在沒有存款擔保機製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清算許多陷入困境的銀行,導致銀行擠兌,從而加劇了銀行危機。另一個受危機影響的國家馬來西亞決定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幫助,不聽從其政策建議,而是采取了當時頗受爭議的資本管製措施。但事後證明資本管製措施對穩定匯率和經濟有效⚧。
隨著各地區區域融資機製的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網作為一套預防金融危機發生並向危機中國家提供融資以減輕其影響的機構和機製,已演變成為一個具有多層次的系統🫣:作為應對外匯流動性突然短缺第一道防線的各國自己擁有的外匯儲備;中央銀行之間通過相互兌換貨幣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的雙邊互換機製🫷;部分國家統籌部分外匯資源在危機期間向有需要的成員國提供緊急貸款的區域融資機製;作為全球金融安全網支柱和全球最後貸款人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Alinaetal., 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3]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適應世界經濟格局和現實的變化並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近幾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包括:調整貸款的政策條件使其更加符合借款國的現實,能更有效地應對危機👨👨👧👧;增設貸款窗口以滿足不同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反思部分基於華盛頓共識的政策建議如危機時的資本管製和財政緊縮;改革內部治理;等等👩🏽🌾。但普遍的看法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部治理改革的步伐🤎,特別是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股份和話語權🤹♂️,與發展中國家的訴求還相去甚遠👩🦱。
危機後建立區域金融安全網的進展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東盟與中🧑🎓🦸🏽♂️、日❔、韓在發展區域金融安全網方面采取的主要舉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東盟經濟監測機製。東盟經濟監測機製由東盟10國於1998年建立,旨在提供區域內的快速經濟監測。這也是實施馬尼拉框架政策建議的一部分。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監測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動態,包括跨境資本流動💏;另一個是各成員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政策磋商⚾️。監測工作由東盟秘書處下設的東盟經濟監測協調小組和東盟各國財政部指定的監測聯絡人負責👁🪫,亞洲開發銀行應東盟要求組建了東盟經濟監測技術支持小組🚣🏻🔐,提供技術支持。東盟經濟監測協調小組後來更名為東盟宏觀經濟和金融監測處。信息交流和政策磋商在兩個層面進行——年度東盟財長會議與一年兩度的東盟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這些會議均有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
第二,建立東盟與中日韓經濟監測機製🧺。東盟與中日韓監測機製於1999年11月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峰會發表東亞合作聯合聲明之後建立✮。這一聲明涵蓋了眾多的合作領域🦸🏽♂️,包括:加強貨幣和金融合作😛,特別是管控宏觀經濟風險;改革公司治理;監測區域資本流動;健全銀行和金融系統;改革國際金融架構🕌;在東盟與中日韓框架下建立與加強互助機製🤦🏽♀️。東盟與中日韓經濟監測機製於2000年5月在亞洲開發銀行年會期間舉行了第一次政策磋商會議⏺。它後來更名為東盟與中日韓經濟評審和政策對話(Economic Review and Policy Dialogue)🙅🏿,作為定期的區域經濟監測機製,包括年度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及一年兩度的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這些會議均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參與🗜,對全球和區域經濟前景👨🚒、風險和政策問題提供技術分析🗄。
第三🙅🏿♂️,通過清邁倡議。清邁倡議於2000年5月在泰國清邁亞洲開發銀行年會期間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財長會議上通過🧑🏻🦯➡️,是繼1999年11月東盟與中日韓峰會之後東亞區域貨幣和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發展。清邁倡議是一個區域融資機製🫶🏿,旨在向成員國提供緊急融資,以解決短期流動性困難。作為一個區域內國家的互助機製𓀘,它旨在補充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全球緊急融資機製。清邁倡議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擴大的東盟國家之間的貨幣互換機製,另一部分是東盟各國與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的一系列雙邊互換協定。擴大後的東盟貨幣互換機製最初規模為10億美元,2005年翻了一番🧒🏻,達到20億美元。東盟各國與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雙邊貨幣互換協定總規模在2003年3月為335億美元🖐🏼,2007年7月增加到了830億美元🌅。最初☺️👰🏿,每個雙邊互換協定下只有10%的金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計劃脫鉤,其余部分必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計劃掛鉤,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如要使用其余90%的金額,首先必須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急援助。2005年5月在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同意將經濟評審和政策對話納入清邁倡議後,這一所謂的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計劃脫鉤的比例增加到了20%👨🏽💻🪳。但是,清邁倡議是一種松散的緊急融資安排🙇🏻,具有許多固有的弱點,包括眾多雙邊互換協定使用時煩瑣的過程和資金能否及時到位的不確定性🧑🏻🦼。
第四,實現清邁倡議多邊化🎮。為解決清邁倡議的固有弱點,東盟與中、日、韓從2005年開始討論和研究實現多邊化的途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為實現清邁倡議多邊化的進程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這場危機提醒東盟與中𓀗、日、韓,區內各國仍然面臨來自跨境資本流動動蕩和金融市場波動蔓延的威脅,必須加強作為區域金融安全網關鍵部分的清邁倡議,以更好地抵禦來自外部的沖擊。2009年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就實現清邁倡議多邊化協定的關鍵內容達成一致✵。協定包括🕵🏻♂️:1將眾多雙邊互換協定合並為一個多邊協定🍱。2將其總規模擴大到1200億美元🧑🏽🎤↙️。其中,中國和日本各占32%🌱⚠️,韓國占16%☯️,東盟整體占20%↖️。清邁倡議多邊化協定於2010年3月生效。2014年協定的總規模增加到了2400億美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計劃脫鉤的部分也提高到了每個成員國能使用份額的30%。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年,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計劃脫鉤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到了40%,並製定了貸款的政策條件框架🧑🏽🎤。同時,除美元外,本幣也有資格作為出資方提供危機融資的幣種。
第五🥴,設立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清邁倡議的多邊化使加強區域經濟監測變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在清邁倡議下,東盟秘書處下設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監測處負擔了東盟與中、日、韓的經濟監測工作,並得到亞洲開發銀行的支持✊🏼。2009年,東盟與中、日、韓財長決定設立一個獨立的區域經濟監測機構🙌🏿。2011年,這一機構——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在新加坡成立🟠。它的宗旨是促進東盟與中、日、韓地區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它的三個核心職能是:監測宏觀經濟、支持清邁倡議多邊協議的實施🌤,以及為成員經濟體提供技術援助🧑🏽🦳🏞。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最初以一家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於2016年成為一個國際組織🐭。
區域金融安全網的下一步挑戰
實現清邁倡議多邊化和設立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是東盟與中♎️、日🧑🏻🍳、韓在亞洲金融危機後加強區域貨幣和金融合作以及構建區域金融安全網的最重要成果。但是,迄今為止🪄,這一區域融資機製尚未被其成員國所使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尚未得到檢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許多東盟國家向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通過疫情應對融資窗口申請了貸款,部分國家還更新或延長了與中、日、韓的雙邊貨幣互換協定,但沒有一個國家使用區域融資機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些國家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對外匯融資有額外需求,但還沒到需要緊急貸款支持的地步。另外💁🏿♀️,這可能也反映了清邁倡議多邊化和東盟與中、日🧚🏻、韓區域融資機製存在的一些技術性問題,需要解決。
一個問題是清邁倡議多邊化還沒有實現“實體化”。目前清邁倡議多邊化還只是一個東盟各國與中、日、韓達成的在成員國提出緊急融資要求時根據約定的比例共同提供貨幣互換的協定,但各國並沒有將其承諾的部分或全部資金(美元或本幣)撥付到一個專設的基金或機構💹,在進行貨幣互換時,具體操作仍需通過各國央行進行。這給資金能否及時到位以及各國能否兌現其承諾帶來了不確定性。另一個問題是東盟各國與中、日、韓還沒有就清邁倡議多邊化下的融資成本達成協議。盡管融資成本與同類融資(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急貸款)相差應該不會太大👧,但到底是多少還未確定。此外🕵️,清邁倡議多邊化下60%的融資還需要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計劃掛鉤🥹,但許多國家由於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經歷,對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還心有余悸。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東盟各國與中、日、韓進一步加強合作👩🏼🦳,包括加強政治互信。對於區域融資機製而言,各成員國之間的政治互信尤為重要👏🏿。
但是,清邁倡議多邊化機製沒有被使用過並不意味著它對促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沒有發揮作用。第一,清邁倡議多邊化機製為東盟和中、日、韓各國進行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對話和協調提供了一個有用的平臺🧎🏻♀️➡️,有助於促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穩定👨🏽🏭。第二,是否被使用並非檢驗區域金融安全網是否有效的合適指標。一個有效的區域金融安全網正是要通過提高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而避免被使用。第三,區域金融安全網的建立和發展也有助於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使國際貨幣體系更加合理❤️🔥。對中國而言,它也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第四💁🏿,清邁倡議多邊化為東盟與中、日、韓進一步加強地區貨幣和金融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可以預期,隨著清邁倡議多邊化框架的不斷優化和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經濟監測能力的不斷提高👵,這一區域融資機製將逐步發展成為東盟與中、日💪🏻、韓金融安全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各國自己的宏觀經濟管理和金融監管、雙邊貨幣互換協定以及全球的金融安全機製相輔相成。它還將增強東盟與中、日、韓應對和處理金融危機的自主權,減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急融資的依賴⚔️。
註釋🤘🏼:
[1]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ia’s journey to prosperity: Policy, market, and technology over 50 years [EB/OL]. (2020-01) [2022-08-29]. 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asias-journey-to-prosperity.
[2]Manupipatpong W. The ASEAN surveillance process and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fund [J].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2002, 19(1): 111- 122.
[3]Alina I, Seunghwan K and Miksjuk A. 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A lifeline for an uncertain world[EB/OL]. (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11-30) [2022-08-29]. https://blogs.imf.org/凯捷体育娱乐 -(限时活动)即刻加入,享受平台优惠!/11/30/global-financial-safety-net-a-lifeline-for-an-uncertain-world/.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等領域建議。編輯: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