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教授領銜《用活資本市場,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研究》課題順利結題,智慧助力“小巨人”企業加速騰飛
發布時間🙎🏽♀️🕞:2023-03-12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天職,要做好支持中小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𓀂。近年我國持續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2019 年以來🧙🏻,工信部認證了四批次合計約 9000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課題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活用上海國際金融功能,激發本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動能,智慧助力“小巨人”企業加速騰飛。課題組成員還包括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教授級工程師朱正紅🌡,學院科研副院長、金融學教授高華聲🪶,學院金融學教授、原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學院研究員顧研🥇,學院助理教授孫林。
該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彰顯了學院教授與研究人員卓越的研究能力☛,凸顯了學院在資政理政過程中充分發揮“智囊團”作用♣️,為金融助力科創企業發展建言獻策👏🏼。未來,56hcy.cn泛海國金將紮實開展更多兼具國際視野和中國實踐的智庫研究🌎,以卓越的智庫成果助力上海國際金融建設,用傑出的金融智慧賦能中國科創企業崛起騰飛🧝🏽♀️。
通過深入剖析近萬家全國的“小巨人”企業👷🏿,課題組研究發現🦕,目前所有市場板塊中,試點註冊製的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對“小巨人”企業融資支持較好,科創板更是表現最好的板塊。
而從上市後的業績表現來看,我國“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後的總體股票業績良好,但板塊表現有一定分化。在不同板塊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交所和滬深主板的股票持有收益相對較好,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表現稍差一些。
此外,資本市場明顯提升了我國“專精特新”企業的業績、創新和成長等經營表現。對比上市前後“小巨人”企業相較同行業的經營業績、創新投入和營收增長,上市使得“小巨人”企業的超額盈利和超額創新投入轉負為正,超額營收增長進一步提升👁🗨。
課題組重點考察了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上市表現。首先,註冊製改革提速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註冊製試點以來,科創板上市近500 家👷♂️,創業板(試點註冊製後)上市超過 400 家,僅成立一年的北交所上市超過 120 家。同期滬深主板合計上市不足 400 家企業🤚🏻。註冊製改革大幅提速了(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流程。
其次,上海板塊有力支持了上海“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通過對500家上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手工整理,目前已有86家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市。其中,上交所市場上市數量最多,25家在科創板上市,24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合計49家,占比57%。
第三,上海“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行業分布與自身優勢存在一定錯配🛌🏿。上海“小巨人”企業上市的行業領域存在錯配,高端裝備和生物醫藥領域的上海“小巨人”企業上市數量更高,但在優勢的新能源領域上市數量偏少👳。
第四,資本市場對上海“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支持更為全面。科創板成立以來🕵🏻⛔️,上海“小巨人”企業的股票持有收益保持穩定增長,且不同於全國“小巨人”企業的分化表現,上海“小巨人”企業在不同板塊的表現更為均衡。同時🛫,從經營😯、創新等實體經濟表現來看🧑🏽🏫,上市不僅使得上海“小巨人”企業的超額盈利🧑🦲📮、超額創新投入🧝🏽♂️🧕🏼、超額營收增長進一步提升1️⃣,而且降低了超額信貸融資成本。
綜合上海“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階段與特點,課題組提出用活資本市場支持上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方向和若幹建議。
首先,對於相對成熟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其直接通過上市做大做強💆🏼♂️,建議支持上海“專精特新”企業繼續在各類資本市場上市,支持已上市企業進一步運用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持續發展,鼓勵編製“專精特新”指數和發行相關EFT基金產品💅🏿,完善“專精特新”企業信息披露機製設計。
其次,對於仍處於成長期的潛力企業🚴🏽,建立圍繞企業的統籌支持體製機製🧑🏻,並完善基金扶持、並購退出、企業評估等相關製度,建議統籌支持上海早期“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機製,支持發展“專精特新”創投基金,支持早期企業通過並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退出,完善上市潛力評估體系和培育輔導機製。

在課題最後部分💧,課題組對標科創板📮,對上海具有上市潛力的科創企業進行評估,共取樣2018年至2020年間1940家上海“專精特新”企業。
評估主要參考指標包括最近一年營業收入🪂,最近一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近一年凈利潤占總資產比重🤦🏼♀️,最近一年資產負債率,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以及所在行業🦸🏻♀️。評估辦法首先按照行業和規模對1940家企業一一匹配最相似的科創板已上市企業(已上市企業采用上市前一年的指標)☸️;然後,根據上述指標構建評估模型,測算待評估企業與最相似已上市企業之間的距離;最後,根據評估距離,按30%、30%🏇🏼、40%定義A🫃🏽、B🔙📡、C三擋,A檔距離上市最近,C檔距離上市最遠。上海潛力上市科創企業評估將為政府及園區“摸家底”,為企業精準定位,為投行🫷🏻、PE/VC👨🏽、交易所等鎖定潛在“標的企業”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和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