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員在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專題會議發言,主題聚焦上海打造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樞紐 | “兩會”FISF聲音系列之三
發布時間🌽:2024-01-25
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等市領導參加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全面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專題會議💆🏽,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聽取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與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在專題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常委,民建中央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民建凯捷体育娱乐委員會主委🐧,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第一個發言,主題聚焦“大力推進上海打造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樞紐”。

與錢軍委員一同參與專題會議的委員還有楊莉🙋🏼𓀐、黃春華、高融昆、丁祖昱、沈翊、朱軍紅、鐘永喜、丁歡歡、李琛浩⚛️、陳貴🧂、孫立行🐦🔥、張潤斌、徐兵、梁潔芹🧑🏼🦲。委員們緊扣會議主題⬜️🧑🦽➡️,結合各自調研,圍繞加快“五個”建設、推進三大先導產業發展🏊♀️、促進區域轉型升級、增進區域開放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踴躍發言,積極建言獻策。龔正仔細傾聽💇,不時插話,並進行集中回應🚰,與大家深入交流。市領導陳金山、華源、壽子琪出席📄💙,肖貴玉主持會議。

錢軍委員建言🫅,應大力推進上海打造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樞紐🦕。大力發展科技自主創新既是前沿科技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上海要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努力打造國內循環的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之一是做好核心技術的國產替代與國際合作的平衡。該觀點是基於參加市政協調研過程中聽到很多企業家的反饋。以光刻機為例🧑🎄,這臺機器代表的前沿產業是數十年人類科技進步和高端製造的積累和國際分工的成果🧝🏻。產業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完全實現對產業鏈上所有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成本將是非常高的🙅🏼♂️。如果沒有國際合作,只靠單一的國內產業鏈不符合國際分工不斷深化,能夠提高效率這個客觀的經濟規律。我們對重點科創行業應該兩手抓,既要加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國產替代🤶🏻,也要深化國際合作。作為改革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前沿,上海最有條件也最應該成為中國戰略新興行業的國際關鍵樞紐。
建議在產業鏈上至少有三個環節可以做好相關工作:研發💂🏽♂️、生產製造、銷售和服務。
第一,大力發展研發總部經濟並促進創新產業集聚。上海現在已經形成了科創的基本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應持續大力發展研發總部經濟,提升基礎研發創新實力和技術轉移落地的能力。首先應該支持更多的國內外企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第二,圍繞重點產業和相關產業鏈有計劃地吸納其中的關鍵創新企業。最後,推出和科創相關的人才🐩、稅收、金融等配套政策。
第二,應該全面推進創新產業合作並積極拓展上海“朋友圈”。從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我們看到科技創新越來越呈現融合創新的趨勢🟤。為此🥷🏼,一方面要系統梳理重點發展產業的鏈上關鍵企業,從整體產業鏈評估這些核心節點企業的風險,進而製定多元化的個體化的政策,包括國產替代⛹🏽♂️、保護發展、探索其它路徑或兼而有之。另外,應積極拓展國際“朋友圈”。
第三,不斷完善創新配套服務業並優化創新產業生態🧕。高端科技創新產業不只是前端研發和終端製造,我們也要做好產品端銷售和服務。我們可以,第一,引進來🗯,利用進博會等有國際品牌效應的活動👰🏽♀️,舉辦更多的大型和特色的國際專業會展。第二,走出去,鼓勵組織上海的高科技企業參與國際展銷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第三,省際和地區協同😵。充分發揮上海在長三角以及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強與這些地區省市創新合作🐦⬛,通過優勢互補,打造國內創新產業的良好生態,進而實現上海及全國科技創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綜合自上海發布官方公眾號,解放日報,東方網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