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金融科技終將回歸本質並且解決金融核心問題
發布時間🎹:2017-11-06
信息來源💋: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
近年來, 金融科技的快速迭代不僅對行業格局產生了沖擊和影響🫥,同時對行業治理也帶來了很多挑戰🐲。新的事物層出不窮,從P2P、眾籌到現在熱火朝天的現金貸✅。在“去杠桿、調結構”的新舊經濟換擋期中🫅🏿🧑🏻💻,新金融力量應該如何發揮創新優勢🧗♀️,更加精準、高效地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動能,成為市場參與者面對的“必答題”💧🧓🏼。
近日,在第八屆財新峰會“新金融價值重塑”的主題討論上,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執行院長錢軍教授對此表示,金融的本質是通過及時獲取信息和最優決策實現風險可控下的收益最大化。無論金融科技如何創新,金融科技應該在符合金融原理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來幫助解決包括信息不對稱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核心問題🎨。
就信貸而言,為什麽傳統金融體系不能夠通過金融中介把資金引導到中小微企業👩🏼🦲?錢軍教授認為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資金或者有沒有數據,而是信息的不對稱。由於中小微企業既沒有上市、發債的資格👩🏿🏭😷,又缺少可抵押資產,借貸金額低且使用資金方向用途多樣化🐑,很難用常規渠道去有效地評估風險,因此傳統的正規融資渠道對很多小微企業是關閉的。這不僅是中國金融體系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金融科技的誕生與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狀況👍🏽。例如螞蟻金服等新型金融機構,它們通過收集包括大量小微企業及業主在各類平臺上的借款、支付和其他用款記錄,結合其他相關數據可以快速計算出這個企業的信用分數💪,再以這個分數作為是否放款以及如何放款的主要評估依據🧑🏻💻。當通過相關的大數據解決了風險評估的難題後,很多小微企業因此拿到了錢,利息水平也在較為合理的區間,這既促進了這些企業的發展,同時又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金融科技除了可以解決信貸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可以提升我們的交易和投資效率。近幾年風靡歐美資本市場的高頻交易就是典型。高頻交易會捕捉驅使市場波動的要素,比如新聞突發事件🫲🏽,通過電腦程序根據海量歷史數據來判斷這些要素的變化,從而做出決策快速自動下單執行買賣交易。對高頻公司而言,突發事件發生後拼的是速度,誰最先獲得信息並精準判斷出市場的變化,包括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可能采取的行動,誰就能先拔頭籌🫸🏻,提前行動買進或賣出股票。根據專家的測算,如果高頻交易公司可以比其他參與者領先1毫秒獲得信息,每年就可以提升公司利潤1億多美元。
當然,高頻交易也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一旦高頻交易公司的程序操作(硬件或軟件)發生故障或發生不當指令,大量錯誤的買賣盤指令將充斥著整個市場,造成價格水平的巨大波動🏑。2012年8月1日,騎士資本集團因遭遇軟件異常,1小時內曾損失4.4億美元。這是高頻公司所面臨風險的極端例子👨💼🫚。如果市場中大部分交易由高頻交易完成而這些交易采用相似的程序👮🏻♀️🎂,市場有可能在突發事件後🚴🏻♂️,由於交易行為的一致性導致流動性缺失🦹👱🏽,最終增加波動性以及崩盤風險。
金融科技在投資領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就是智能投顧💨。錢軍教授認為目前智能投顧最大的好處在於減少了投資過程中的人為偏差和失誤。這裏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基礎就是行為金融學: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對於風險的規避程度是恒定的,但現實中很多投資者行為並非如此。當人贏錢後,他可能變得更加的規避風險來保護盈利,而當他輸錢時,反而會有更激進的投資決策去把輸的錢贏回來。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教授針對瑞典家庭養老金投資的決策和業績研究就很好地體現了人的行為偏差導致的損失🛂。瑞典政府給所有公民養老金投資的選擇權🟩,家庭與個人可以選擇投資任何系統內的基金。從理性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更多的選擇一定是好事,有800家基金可以投資👨👨👧👦,肯定優於只有幾家可以選擇的情況,但實際操作的結果卻並非如此👍🏻。從2000年到2004年👨🏻🔧,投資者自選基金的平均業績低於沒有選擇基金而由政府默認的基金業績。原因在於,在自主選擇基金時🌎,投資者總是犯相同的幾類錯誤🖐,比如被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廣告打動從而忽略了費用,亦或投資只購買本國股票的基金而缺少其他國家的資產配置🫅🏽。而政府默認的基金是一個低費用且投資全球各大股票市場的指數型基金🤴🏻。
總體而言👨🏿🍳,盡管新金融時代的種種科技創新可能帶來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在符合金融原理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利用技術獲取並分析相關的海量數據,確實能夠提高交易決策效率👊🏻,避免人為偏差,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信息不對稱這一核心問題。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將是通過從算法、模型、預測分析手段和安全防護手段等多方面的變革,真正實現金融科技對於現在傳統金融體系的改造升級👝,從而能夠更好的服務於我們實體經濟發展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