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合資券商迎外資控股時代 外資機構還需消化“水土不服”
發布時間:2018-05-15
信息來源: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
近日,證監會正式發布的《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外資辦法》)顯示合資券商的外資持股比例和業務範圍雙重限製被打破。《外資辦法》明確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進一步完善境外股東條件👻。
凯捷体育娱乐泛海凯捷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在接受騰訊大申網采訪時指出🧑🏻🎤,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是雙向的👨👩👧。外資投資境內證券公司全面松綁🏊🏽♀️,使得更多專業化🍛、國際化的外資機構能夠進駐中國市場,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和全球金融市場的進一步融合👼🏽。
瑞銀或成首個控股外資券商
隨著《外資辦法》的落地實施,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已同步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已可根據《外資辦法》及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控人或設立合資券商的申請材料。
5月2日晚間🧛🏽♂️,證監會網站“行政許可及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服務”的“審批進度”一欄出現“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的申請🦙✋🏻,狀態顯示為“已獲受理”。此舉意味著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變更實際控製人的申請已進入證監會的審批程序🧤。
據悉🦶🏿,瑞士銀行作為瑞銀證券的第二大股東✳️,股權比例為24.99%🌴,僅次於股權比例為34.73%的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此次申請中🧔🏼,瑞士銀行擬將持有的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從24.99%增至51%,從而實現對瑞銀證券的絕對控股。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外資辦法》征求意見過程中,歐洲及亞洲等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曾多次表示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擬提交相關申請。有媒體報道🔃,繼瑞銀證券將變更實際控製人,方正證券旗下的合資券商——瑞信方正股權變更也“正在辦理”,但具體細節和進度尚未在證監會官網上公布。
外資機構還需消化“水土不服”
錢軍教授指出,不同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本土化意識還很強,外資機構在中國境內業務仍難有較大突破🪦。他預計此次政策開放後,外資機構仍面臨會“水土不服”的問題,短期內並不會給中國券商行業帶來較大的沖擊。
“在國際市場上,券商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交易、IPO和並購這三類業務,特別是IPO和並購業務,但在國內市場上外資機構能發揮的作用卻相對有限。”錢軍教授表示,目前我國IPO實施核準製發行和詢價製定價方式,政府占主導地位。在企業並購、資產重組等業務上🤙,國內券商則與企業關系更為密切📟,占據文化優勢。
在過去一個時期內,合資券商一直受到監管行業嚴格的牌照管理限製,除了早期成立的中金公司、高盛高華、瑞銀證券3家擁有較為齊全的業務牌照外💂♀️,其余券商大多只獲得中方券商股東的投行業務牌照🧘♂️。據平安證券統計🚽,合資券商的營收及凈利潤占比不到整個行業的3%。
中證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共有4家合資券商出現虧損:華菁證券虧損7018萬元➡️📕,行業排名第128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虧損3975萬元🌪,行業排名第124位🍪;申港證券虧損3300萬元,行業排名第123位👆🏽;瑞信方正證券虧損2106萬元🕉,行業排名第121位。
除此之外♥︎,嚴格的監管環境和掣肘業務發展也讓部分外資機構選擇撤資退出🧑🏻🏭,去年7月,摩根大通集團正式退出一創摩通👩🦯👨🏼✈️,僅兩個月後,蘇格蘭皇家銀行宣布退出華英證券。錢軍教授認為,外資機構退出中國市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本土化的不適應。在嚴格的牌照管理🤒👶🏿、缺乏控製權的處境下💶,外資機構無法發揮其在國際市場的優勢,業務規模難以做大,業績普遍不理想。
加速行業洗牌 利好中國企業國際化
對於此次合資券商的“全面開閘”☪️,很多人認為中國證券行業即將迎來白熱化的競爭時期🧑🏽🦲,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對此錢軍教授表示,不管外資是否進入🪟,國內的證券行業都會出現洗牌,而外資的進入則會使行業洗牌步伐加速。
隨著更多業務限製的打開🧔🏽👨🏽🍼,券商將更加發揮核心競爭力,資源配置將更加依靠市場力量🤾🏻♀️,那麽當前國內比較分散的券商格局將變得更加集中🌬。這一點可以參照美國的投行業格局。美國投行的層次化非常清晰:占據多數市場份額的主要是為數不多的大型投行,有很多發揮差異化優勢的小型投行,包括很多被稱為boutique的精品投行,他們可能只是聚焦於某個地區或者某個細分領域,卻可以深耕百年🍎。只要將來中國更加市場化🧎🏻♀️➡️、國際化🦦,也有可能形成類似美國投行業的格局。
錢軍教授認為🧑🏽🔬,目前我們引進的國際機構都是來自於發達國家🎆⤵️,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的成熟外資機構,這些機構非常理性,不會出現一下子大量湧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情況,現階段排隊增資的機構都是已經在國內有業務並且布局多年的外資機構🫸🏿,在股份調整後擁有更多自主權的國外券商最主要的還是會謹慎研判能做的業務板塊🧑🏿🦰。
對於國內的券商機構,錢軍教授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朝著國際化、規範化、市場化的方向前進,而擁有百年歷史的外資機構無疑會改變國內金融服務同質化嚴重的現狀,成為國內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規範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
錢軍教授總結指出,外資準入的開放還將有利於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而國際化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外匯資本能夠有充足的流動性🚷,在這個趨勢下,外資機構的介入會促成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有利於其在海外收購💌、估值、管理,而這些業務恰恰是外資機構的優勢業務。此外🍱,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也會促使中國本土的金融機構更加國際化,強大的投行業務中介機構也會利好中國的企業和經濟發展。